English

永远的怀念

1998-02-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随着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人们思念伟人、缅怀伟人的心情愈加强烈,愈加深切。连日来,记者采访了知识界、出版界的一些知名人士,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邓小平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学习邓小平理论正在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

著名学者、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教授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教学工作,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他深情地说:“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订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理论工作者十分怀念他老人家。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各方面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实践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理论探讨。我们理论工作者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与解决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提高理论学习的水平;要继续发扬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勇于实践、大胆探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为己任,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年近古稀的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满怀崇敬与激情地回忆起“文革”之后拨乱反正时,小平同志对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论断和评价。他说,是小平同志面对“两个凡是”、“两个估计”的巨大压力挺身而出,石破天惊地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小平同志又提出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并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使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是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又一次解放。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赵海宽研究员说:“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个硬道理,要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加快发展呢?纵观世界各国的实践,加快发展大体有两种思路,其一是不管货币的币值是否稳定,一味地铺摊子上项目;其二是在保证本国货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小平同志力主采取后一种思路。因为只有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我国经济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几年,我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经济的低通胀高增长,这是用小平理论指导实际的重大收获。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冲击不太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经济有了快速而且是可持续的发展。这也使我们更加体会到小平同志关于经济发展论断的重要性。”

人民出版社的职工对小平同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月13日,记者赶到人民出版社采访时,正碰上社长兼总编辑薛德震在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就是如何搞好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薛德震社长无限感慨地说:“我们人民出版社全体同志对小平同志怀有深厚的感情,小平同志的著作,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的出版和再版都是由我们人民出版社承担的。在出版《邓小平文选》的过程中,全社上下总动员,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地投入工作,经过10个校次,保证了《邓小平文选》不错一个字、一个标点。后来,当我们把样书送给小平同志,知道他和他的家人都还满意时,我们才算放心。”

在人民出版社的会议室里,至今悬挂着一张小平同志的照片,这是一张令人民出版社全体职工引以为自豪的照片。说起它,薛社长十分动情:“那是1990年,人民出版社就要迎来40周年社庆了。记得是七、八月的时候,我们打了一个报告,希望小平同志为人民出版社建社40周年题词。很快就得到了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四十年”,还有他题词时的照片,这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把照片放大了挂在会议室里,作为永久的纪念,现在看起来仍然感到特别亲切。在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时候回忆起这些,更增加了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怀念。”

薛社长接着说:“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出版社在党中央的亲自指导下,在小平同志逝世后的一周内出版了《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表达了对小平同志深切的怀念。当时全社职工加班加点,这部书在很短的时间里共印了360万册,满足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小平遗志、学习小平理论的需要。这一年里,我们还精心出版了由江总书记作序的《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和《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学习纲要》等有重大意义的书籍;在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下,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由江总书记题写书名的《邓小平文选》典藏本,这是我们纪念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出版工程,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第一版已全部预订出去。”

尽管敬爱的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但他那慈祥的笑脸、睿智的仪容对许多人来说依然历历在目。曾经和邓小平同志有过三次接触的上海远东国际桥梁建设总公司董事长朱志豪说:“小平同志生前非常关心上海的建设事业,他接见我时对我说过的话,我将永远牢记在心头。”

这位在上海市政建设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桥梁建设专家深情地回忆起小平同志先后三次视察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的情形。他说,1991年2月18日南浦大桥刚开始建造时,小平同志兴致勃勃地来到大桥建设工地,了解建造情况,我向他作了汇报。小平同志虽然没有说什么话,但看得出来心情很高兴。1992年南浦大桥已经建成,那一年的2月7日,他又来南浦大桥视察。小平同志问我:“你们建成的这座大桥是不是世界第一大桥?”我向他汇报说:“南浦大桥主跨为423米,是当今世界第三;正在施工的杨浦大桥,主跨为602米,建成后将是世界第一大桥。”他听了非常高兴。1993年小平同志再次来上海,那一年的12月13日,我第三次见到他。我们陪他参观刚建成的杨浦大桥。那天上午天气不太好,有点细雨,风很大,我建议小平同志在车上听取我的汇报,而小平同志一定要到桥上走走。大家陪着他在桥上走了将近30米。我告诉小平同志:“您现在登上的大桥,是当今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您题写的桥名,已经刻在桥塔上了,每个字有14平方米大呢!”在桥上拍照留影后,我向小平同志汇报了杨浦大桥的建造情况,谈了杨浦大桥与南浦大桥相比较,跨度更大,而工期却缩短,质量更高了。临上车时,小平同志握着我的手说:“感谢上海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上海的造桥职工,向他们问好!”他还说:“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阶级致敬。”

本报记者史美圣张雨福孙明泉丰捷李亚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